路線介紹

忘了有多久,沒有用雙腳探索世界
交通工具拉近地理距離,提升走馬看花的效率
用相機紀錄影像,卻忘了用心體會
澎湖的歷史可以用手去摸,用耳去聽,用眼去看
澎湖樸實的的古蹟,等著您用散步的速度去發現
走得越慢、越親近
心放慢了,思考與體驗反而加倍
如果只知道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不算到過澎湖
在媽宮城裡,聽我們在地旅遊達人的歷史故事
帶領您看生活中的古蹟建築
期待您用心探索這個美麗的驛站

路線規劃(環狀路線)

公園(中正路20號,媽宮黑糖糕旁))→四眼井→施公祠、萬軍井→天后宮→陰陽堂→順承門→篤行十村→莒光新村十三省→潘安邦紀念館→張雨生紀念館→回順承門→郵便局、警察局->中央老街

(路線中景點開放時間因淡旺季不同,主辦單位將視實際狀況,保留更改的權利)


中央老街 - 四眼井(縣定古蹟)



又名四孔井,位於馬公市中央街北端,俗稱「上街」,是澎湖最早形成的商家聚集地,也是過去許多生活物品來源的主要供應地。根據傳說,四眼井原是一口大井,因怕有人不甚跌落入井中,所以加上石板器成四個汲水孔。四穴井逢旱年不乾涸,水質清涼,本是極為優良的飲水,但自從自來水設施後,已變成洗用的水井了。

獨特的祭祀活動

  • 拜井母:每逢過年、端午節、中秋、冬至,附近居民會拿著一疊金紙、三炷香、供品等到井邊祭拜一番,以示飲水思源,保護孩童部會溺水,並祈求井水永不乾涸。
  • 乞水:新娘子結婚時,要到井邊祭拜,丟銅板向井母乞水,帶著一同出嫁,表示飲水思源。父母若過世,子女須穿著麻衣,乞水回家為死者淨身。

中央老街-萬軍井(縣定古蹟)


萬軍井過去又叫做大井。傳說清康熙22年(1683),施琅率艦隊遠征澎湖與明鄭劉國軒決戰,兵將疲憊不堪,又缺乏飲水,施琅乃前往媽祖宮祈求媽祖賜水,第二天果然湧出甘泉,而且汲取不盡,軍心因而安定;傳說二:施琅用皇帝賜予的寶劍戮地成井,解決了數萬兵馬飲水之急,因此也有了這口井的傳說。


天后宮(國定古蹟)

天后宮原稱「娘媽宮」,馬公之名即淵源於此,相傳建於明朝萬曆20年(1592),是目前臺灣全省最古老的廟宇,被列為國定古蹟,是澎湖人們的信仰中心。其建築巍峨壯麗,均為唐山名匠精心雕砌之作,廟內文物豐富,廟內有臺灣最古的一方石碑,刻著「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這是沈有容智勇雙全斥退紅毛番的動人故事,目前展示於清風閣的一樓左側廂房。
清康熙22年(1683),水師提督施瑯領兵攻澎時,海路風平浪靜,得安渡到達,因此以為得到媽祖的保佑,戰勝後遂上疏奏請加封天后,「媽祖宮」遂改名「天后宮」。
天后宮目前供奉的媽祖神像都是金面媽祖,頭戴后冠,慈眉善目,雍容和藹。這和施琅因天妃媽祖庇佑而攻佔澎湖,於康熙23年(1684)敕封為天上聖母,賜金面有關。鎮殿的是大媽,分祀左右的稱為二媽、三媽,三尊神像與千里眼、順風耳一起供奉於神龕中。
現在天后宮的格局是日治大正11年(1922)規模最大一次的重建。這一次的重建,由日本人發起,由臺廈郊主持,聘請原籍廣東潮州的澎湖大木匠藍木先生負責施工。民國72年(1983)評鑑為國家一級古蹟(後依現行文資法改成國定古蹟)。

裝置藝術
l  屋頂上龍馬背負八卦旗、球、戟、磬意表為龍馬負圖,天下太平,祈求吉慶,聖人在位
l  中脊上兩側的水龍鯉魚吐水、及左右護龍之交趾燒水淹曹軍水淹金山寺為宗教民俗中壓制火煞的水剋火之象徵。鯉魚吐水草,乃想爭吐盡塵緣俗事即將鯉躍龍門祥瑞和蛻變之意。
l  藝術水準高超的擂金畫:擂金畫出自唐山彩繪師傅朱錫甘之手,屬國寶級作品;此作是以乾筆沾金粉將主題會於半乾的黑色底漆上,將題材影像的明暗層次做適切展現之作品。

獨特的盛典
1. 媽祖海上繞境
2. 元宵節乞龜
乞龜是澎湖特有的民俗,上可溯自清朝。早年各廟宇每到元宵節就推出肪片龜供人擲茭杯回家祭拜食用,隔年再許願歸還。隨著時代演變,近年澎湖的乞龜活動演變以黃金龜為主,也最具人氣,米龜反而逐漸式微。

其實澎湖天后宮的乞龜活動,早年肪片龜龜體重以2–30斤左右較多,製龜師傅可在龜背上畫上精細的山水文物,上百斤者甚至加上彩色燈飾、各類旗幟,吸引善男信女到廟參觀乞求,增添許多光彩。


郵便局(歷史建築)


澎湖郵便局廳舍建於日治大正13年(1924),建造時期適逢歐風建築盛行,所以郵便局廳舍建築樣式採用了和洋混合風的設計。整棟建築呈現L型,大門入口處屋頂採切角頂」形式,鋪設水泥製日式文化瓦。屋頂外觀形狀像極了幕府時代將軍頭上的頭盔為其特色。此棟建築物見證了澎湖電信以及郵務發展的過程。


警察文物館(歷史建築)


警察文物館原址為日治明治時期的水上警察官吏派出所」。民國95年澎湖縣警局將該館定位為馬公商港旅遊服務中心暨媽宮警察文物館」,內有觀光警察駐站為民服務。
警察文物館全館主要包括視聽室(旅遊資訊、旅遊DVD播放)、展示館(展覽早期警察文獻、照片、警察制服、警用電話、警報器、手銬、腳銬、打字機等各種警察歷史物品)

順承門(國定古蹟)



清光緒9年(1883)中法戰爭起,隔年法軍占據媽宮,6月議和後,法軍撤退,乃將廳、署移交至媽宮(馬公),於是有了媽宮城之議。
光緒13年(1887),總兵吳宏洛親自督建城內工程,並調派士兵協助完工。至光緒十五年,城廓始告竣工,今馬公市中心即在此城之內。此城周圍78925寸,牆垛570個,城高18尺,城基入地深35寸,厚24尺。設東、南、西、北、小南、小西等六城門,東門曰「朝陽」、西門曰「大西」、小西門曰「順承」、小南門曰「即敘」、北門曰「拱辰」、南門曰「迎薰」。並築城樓二層,東南臨海,西接金龜頭,並於外圍鑿護城河。今城廓已坍塌,僅餘順承門及附近一片古城牆,雖是斷垣殘壁,已足供人憑弔往日的風光。


篤行十村(歷史建築)





篤行十村是台灣最古老的眷村。日治時期,日本馬公重砲兵大隊進駐後,陸續興建了軍事設施、官舍和宿舍,就是篤行十村的前身。
戰後國軍隨政府來台後接收,並分配給軍眷居住,之後軍眷人數增多,軍方在此日式住宅附近增建宿舍,造成目前獨特的宿舍群。日式房舍眷村位於媽宮古城牆邊,獨樹一幟,建材以竹、木材、編竹夾泥牆、石灰、黃泥及澎湖特有的玄武岩、硓咕石為主,建築結構與工法結合本地特色,並帶有部份歐美風格。
篤行十村除了具有特色和歷史背景的宿舍群外,更孕育了許多知名藝人,如唱紅「外婆的澎湖灣」的歌手潘安邦和「我的未來不是夢」的張雨生童年亦在此度過。二位著名歌手的舊居,目前已分別規劃成藝展空間和紀念館,更為眷村增添了更豐富的人文內涵。
篤行十村同時還有另一個稱號,叫做「將校眷村」,原因是這裡當時居住的眷戶,大多是高階軍官眷屬,所以仔細觀察這裡的住家,也有階層高低之分,高階軍官被分配到獨棟的眷舍,一般的軍眷就如同前面所說的採合併式居住,這裡的高階軍官眷舍房子底部抬高,屋頂是日式磚瓦,裡面有客廳、廚房、衛浴、廊道和院子,是標準日式建築的風味,有些設置還設有煙囪,和一般民宅不同,也是這裡的建築特色之一。